全球價值鏈統計詮釋中國“勤而不富”
郭麗琴
[中國目前的貿易結構是以加工貿易、貨物貿易、中低端機械電子類為主,限制了中國從價值鏈上獲得的國內增加值的數量]
為什么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?從國際貿易的角度看,這個問題就變成了:為什么中國貿易總量和順差那么大,但從中掙得的利潤卻并不高?
這便是傳統貿易理論無法解決,但全球價值鏈試圖解釋的問題。
商務部23日在其網站上公布了《全球價值鏈與我國貿易增加值核算報告》(下稱《核算報告》),引入全球價值鏈理論,構建了屬于中國自己的數據體系。
《核算報告》發現,2012年,以增加值核算的中美貿易順差、中歐貿易順差、中印貿易順差分別下降54%、56%和36%左右。此外,我國單位貨物貿易出口的增加值總體偏低。2012年,我國每1000美元貨物出口的增加值為621美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