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日,省政府關于我省貫徹實施《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》工作情況的報告提交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23次會議審議。經過近八年的共同努力,秦嶺保護力度逐年加大,實現了生態建設、環境建設、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。
據省發改委主任方瑋峰介紹,目前,秦嶺地區已有1縣、10個鄉鎮分別被命名為國家級生態縣和國家級生態鄉鎮,有5縣(區)、127個鄉鎮、94個村被命名為省級生態縣、生態鄉鎮和生態村。
通過實施以保護秦嶺林區為重點的天然林保護工程,秦嶺森林覆蓋率和水土流失治理面積明顯增加,2014年4月,我省被列入全國退耕還林生態效益監測重點省份。
通過發揮自然保護區作用,秦嶺生物多樣性保護明顯加強。目前,共有自然保護區36個、森林公園51個、國家級濕地公園11處。自然保護區面積6360平方公里,占全省保護區總面積的56.3%。2012年以來,秦嶺地區新建省級自然保護區3個,晉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8個。
通過綠色循環發展,秦嶺區域經濟轉型步伐加快。安康市和周至縣入選全國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范市縣。通過實施移民搬遷,實現人退林進,促進了秦嶺生態環境保護。陜南三市年均治理水土流失2400平方公里、植樹造林126.7萬畝,森林覆蓋率達到57.8%。